免费下载书籍地址:PDF下载地址
精美图片

非洲经济史:内部发展与外部依赖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202699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5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8.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两大主题
非洲内部交换体系和生产力的发展
非洲大陆与外部更发达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内容跨度
空间:涵盖撒哈拉以南(包括部分撒哈拉沙漠)的所有区域
时间:从作物和牲畜的驯化阶段开始,一直到民族独立国家时代
三种方法
关于经济发展自给自足的初期,采用覆盖整个大陆的视角
对主要区域——西非—撒哈拉地区、东非—印度洋地区、西非—大西洋地区——开展比较研究,审视前殖民时期非洲与外部经济体的联系
在论及殖民时代时,运用大陆性-主题性方法,探讨欧洲殖民主义的动机、影响和后果
书籍目录:
“非洲经济史译丛”总序
导言
参考文献
章 维持性经济的动力:历史视野下的非洲内部经济
从渔猎采集到粮食生产:开端
驯化粮食生产与金属冶炼:传播与集聚
成熟的内部经济:生产组织
成熟的内部经济:市场关系
总结:自给自足经济的动力与局限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商业前沿与经济接触(一):西苏丹与撒哈拉
贸易路线与出口商品:古代与中古时期
路线与商品:欧洲扩张的时代
发展的影响:贸易组织
发展的影响:生产的变化
总结:从非洲角度看苏丹地区经济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贸易前沿与接触性经济体(二):东非与印度洋
发展的条件
集散地与出口:欧洲人到来之前(150—1500年)
集散地与出口:葡萄牙人与阿曼人控制的时代(1500—1885年)
发展的影响:贸易组织
发展的影响:生产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贸易前沿与接触性经济体(三):西非与大西洋
贸易路线:欧洲人对海洋的控制
贸易路线:非洲供给区域
商品:出口结构的变迁
贸易的影响:欧洲人、非欧混血人与非洲穆斯林
贸易的影响:非洲族群的接力体系
发展的影响:出口生产
发展的影响:制造业
接触性经济变革的方向:发展、停滞抑或危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从奴隶贸易到帝国主义瓜分:工业化早期欧洲经济框架中的非洲
奴隶贸易的废除
自由/合法贸易与政治扩张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殖民经济体(一):国家主义小农体制
基础设施:国家指导型企业的试验
基础设施:国家与铁路
贸易:从竞争到寡头垄断再到国家主义
从贸易到制造业:转型的局限
国家与市场:货币化
国家与市场:贸易的监管
小农经济的扩张阶段
小农经济的发展局限
总结:国家主义小农政权与殖民主义的矛盾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殖民经济体(二):竞争性剥削体制
矿业革命之前的南非:脆弱的前沿
南部与中部非洲的矿业革命
农业转型的多种形式
从初级产品生产到工业化
总结:作为一种发展模式的南非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从新重商主义到非殖民化: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中的非洲
变革的历程:市场与公共政策
变革的成本与收益:欧洲私营企业
余论:现时代的世界经济与非洲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从非殖民化到后殖民政权:内部转型的努力
非殖民化的内部经济因素
后殖民时期的经济体制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回顾:增长与依附,自主与边缘化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拉尔夫•A. 奥斯丁(Ralph A. Austen),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从事非洲史特别是非洲经济史研究,尤其关注大西洋奴隶贸易、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等问题。除《非洲经济史:内部发展与外部依赖》外,主要著作还有:《德国和英国统治下的坦桑尼亚西北地区:殖民政策与部落政治,1889—1939》(Northwest Tanzania under German and British Rule: Colonial Policy and Tribal Politics, 1889–1939);《喀麦隆河区的中间商:杜阿拉人与他们的腹地,1600—1960》(Middlemen of the Cameroon Rivers: The Duala and their Hinterland, ca.1600–ca.1960);《世界历史视野下的跨撒哈拉地区非洲》(Trans-Saharan Africa in World History)。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非洲经济史:内部发展与外部依赖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非洲经济史:内部发展与外部依赖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非洲经济史:内部发展与外部依赖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关于情商,亚里士多德有一个很好地论述。他说:“任何人都会生气。生气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对对的人,以适当的程度,在对的时间,因为对的原因,并且用对的方式生气,是非常不易的。”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对与错。一旦进入对与错、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中,我们便不能自已。
设想一下,我们在牛角尖里待着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当我们从牛角尖里走出来,骑在牛背上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感觉?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一定是绿油油的大草地。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非洲,一片神秘又质朴、热情又保守的大陆。
非洲经济史,一段因循与变革并存、血泪与枪炮交织的历史。
前言
“非洲经济史译丛”总序
非洲经济史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非洲大陆独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非洲经济史研究获得长足进展:
,批判了“欧洲中心论”,从而恢复非洲经济史的原来真实面貌。
著名的非洲经济史学者加雷斯·奥斯丁(Gareth Austin)指出:“欧洲中心论存在于各个层面。非洲经济史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长期以来,欧洲中心论盛行,关于前殖民时期的非洲经济,欧洲学者一直流行一种消极的观点,认为“传统非洲社会”是“非经济社会”(non-economic Africa),这是一种孤立的社会,是一种静止不变的实体,即便它以龟的速度发展,那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西方学者认为,非洲大陆在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之前,不存在什么经济活动。按照这个逻辑,非洲自身就没有什么经济史可言。非洲国家独立后,非洲经济史学者发掘史料,努力恢复非洲大陆的经济活动历史的原来面貌。研究成果表明,非洲并不是一个停滞的社会,按照罗伯特·莱夫尼特(Robert A. Levined)的观点:“非洲具有务实的开拓者,具有移民、安置和再安置的持久历史。……如果用这个观点分析非洲,那么我们可以认为,非洲社会在变化和动荡中逐步适应与进步。”批判欧洲中心论,使非洲经济史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它为非洲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保证。
第二,非洲经济史研究逐渐形成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有学者指出,“与其他经济史相比,非洲经济史包含了更多的交叉学科。”由于非洲经济史缺乏文字资料,因此运用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获得进展。在这种形势下,各种相关学科的专家,包括历史学、经济学、考古学、语言学、人类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带着各自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进入非洲经济史研究领域。多学科的协作和综合研究,给非洲经济史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不但有效克服了历史资料稀缺的难题,而且不断拓宽了研究视野。
第三,经过多年努力,对于非洲经济史的研究呈现出多层次、多时段、全方位的良好态势。
研究领域既有非洲大陆的整体研究(出版了数种版本的《非洲经济史》),又有次区域(东非、西非、南部非洲、北非等地区的经济史)和国别(如尼日利亚、南非、埃及等国家经济史)层面的研究;既有对于古代非洲经济(传统经济)史的研究,又有对于近代殖民时期(殖民地经济)和现当代非洲经济(民族经济)的研究;既有对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又有对于微观经济部门的研究。研究呈现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非洲本土著名非洲经济史学家泽勒拉(T. Zelera)曾经作了如下总结:“非洲经济史研究成熟了。人们只要比较一下,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研究中,只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缺乏活力的观点,而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已经提出了具有自信和综合性的观点了。在20多年时间里,非洲经济史研究成为巨大的国际事业,它不会再被一个国家或者一种方法论的传统所左右。”
与国外学术界相比,中国的非洲经济史研究要落后得多:
,中国对于非洲经济史的研究,至今仍然与非洲史研究融为一体,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
中国在1949年至1976年之间,由于受到国内外条件的限制,中非关系主要局限于政治领域,因此中国学者对于非洲史基本上没有什么研究,当然就更加谈不上对于非洲经济史的研究了。1978年,中国在“文革”结束后开始了改革开放,了解外部世界尤其是外部世界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种形势下,中非关系的重点也从比较单一的政治关系转向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领域的全面关系,其中,中非经济关系尤为重要。形势的变化推动中国学术界对非洲的研究不断升温,而史学更是一马当先。1980年中国成立了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有志于非洲史研究的学者真正开始了对于非洲史包括非洲经济史的研究。必须指出的是,非洲经济史是非洲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而非洲历史则是非洲经济史研究的基础。十分明显,对于非洲历史研究薄弱的现状,决定了中国学者尚无法把非洲经济史作为一门单独的研究学科,因此中国学者对于非洲经济史的研究始终与非洲史研究融合在一起,在研究非洲史的同时,对于非洲经济史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第二,中国的非洲经济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中国对于非洲经济史研究的起步晚,因此缺乏研究所必需的学术积累和原始资料积累。众所周知,学术和资料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中国学者当前很难在非洲经济史研究中有突破性的成果。客观地说,中国当下的非洲经济史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这表现在:其一,非洲经济史的研究受到非洲史研究广度和深度的制约,尚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二,中国学者当前主要引进和介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理论、方法和成果,不具备独立、深入研究非洲经济史的条件和能力;其三,中国至今没有独立和专门的非洲经济史研究机构或者组织,也没有专业的非洲经济史刊物。
第三,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稀少。
在非洲史研究领域,中国学者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一直比较稀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是由于缺少经费和缺少语言交流能力。因此,中国学术界对于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不甚了解。近几年,这种情况正在得到很大的改变。
客观地讲,中国对于非洲经济史研究的现状,远远无法适应当前中非经济关系快速发展的要求。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尤其是建立中非合作论坛以来,中非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仅仅以中非贸易额为例,2000年才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2011年就已经达到1600亿美元;现在中国已经成为非洲大陆的贸易伙伴、的投资国和十分重要的劳务市场。中非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公司和商人参与了中非经贸活动,他们走出国门,进入非洲,或者开厂生产,或者进行贸易,或者从事劳务输出。从事涉非经济活动的中国相关人员,迫切需要了解非洲的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笔者多次访问非洲,常常听到他们此类的呼声。可是中国的学术界由于历史等原因,研究显得滞后,因此无法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研究成果。为此,中国学术界必须面对现实,努力工作,尽早向国人提供关于非洲的各方面研究成果和材料。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是中国高校中成立时间较早的研究非洲的专门机构,经*批准,又成为专门针对非洲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中心的研究重心是非洲历史、非洲经济和中非关系。中心认为,要改变当前研究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现状,我们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选择一些重要课题,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并且拿出有水平的成果;其二,选择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国内读者。为此,2014年中心申报“多卷本《非洲经济史》”,获批立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为了配合“多卷本《非洲经济史》”项目的推进,中心决定翻译、出版“非洲经济史译丛”。
推出“非洲经济史译丛”,我们希望达到两个目的:,译丛将精心挑选国外非洲经济史研究的精品,使国人了解该领域更加广阔的知识,以此弥补国内学术界研究的不足。第二,力图使译丛成为非洲经济史领域中外学者的交流平台或者桥梁,希望通过译丛促进中国学者对于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动态的了解,从而有利于中国非洲经济史学科的发展。
我们的想法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希望得到国内学术界和读者的关心与支持,更加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与帮助。
舒运国
2018年7月22日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体验满分(250+)
- 情节曲折(521+)
- epub(574+)
- 小说多(524+)
- 还行吧(656+)
- 下载快(452+)
- 图书多(91+)
下载评价
网友 后***之: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网友 瞿***香: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网友 车***波: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网友 焦***山:不错。。。。。
网友 蓬***之:好棒good
网友 孙***夏: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网友 寇***音:好,真的挺使用的!
网友 冷***洁:不错,用着很方便
网友 曾***玉: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网友 常***翠:哈哈哈哈哈哈
网友 屠***好:还行吧。
网友 冉***兮: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网友 冯***丽:卡的不行啊
网友 龚***湄:差评,居然要收费!!!
网友 曹***雯: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